02-道之尊貴
法會講題
01人生真諦 | 02道之尊貴 | 03天命明師印證 | 04道與教之分析 | 05十條大愿 | 06持齋的意義 | 07崇德道場簡介 | 08天恩師德與尊師重道 | 09內外功之修持 | 10信愿行證 | 11孝道|12-2017林德法會|13-2017明誠法會|14-2018明誠法會|15-2018高中法會|
五年進修班
A新民班 | B至善班 | C培德班 | D行德班 | E崇德班 |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02-道之尊貴
古人有所謂:「人身難得,中華難生,明師難遇,真道難逢。」之語,可見得道之尊貴了;不然;何以自古以來有那麼多修行人,要拋家捨業,千里訪明師,萬里求口訣呢? 當然,道之尊貴處,並不是用言語可講的,因為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」總須自己品嚐過後,才能了解個中滋味,否則任憑別人說破了嘴,還是一點感受也沒有啊!
壹、什麼是道?
什麼是道呢?師尊,在性理釋疑「道與人有何關係」中提到:
中庸云:「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」。
也就是:天地萬物,包括人在內,都是依道而生,與道同一體,是不可分割的,既不可分割,又何能片刻離開道呢?
又說:「道者,理也」。
也就是:天地萬物都有其理;天有「天理」,地有「地理」,物有「物理」,人有「性裡」。得其理則生,失其理則亡。俗話說:「有理走遍天下,無理寸步難行。」人,如果靈性不在了,肉體如何能動呢?又如何能行遍天下呢?
再說:人必由之路也。人依乎道德,如火車在軌,如輪船在水。若果火車離軌,輪船離水,飛機離氣,則險象叢生。人若離道,在社會為法律之制裁,在陰司受閻羅之制裁;則墜入輪迴,四生六道轉變不息。
由此可見,道對天地萬物之重要了。
貳、道在何處?
道在何處?這是千古不傳之密,未得明師指授,沒人會知道,如子貢之賢,猶有「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,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之嘆。即使,任你聰明過顏回,不遇明師莫強猜。還是要拜明師,才知真道在何處?
【故事:摩尼寶珠】
有一貧苦人,拜訪一富有親戚,親戚憐憫熱烈款待,後為美酒醉倒。恰巧衙門通知值班,親戚見他睡得甜,在他衣服裡,縫些真貴珠寶。當他醒後,並不知此事,仍舊過著飄泊生活。後在偶然機會裏,又巧遇親戚,親戚把藏珠寶之事告知,才恍然大悟,原來自己衣服裡,藏有貴重珠寶呢!
由此可見,道在自身,身外無道。每人都有無價寶,可惜迷人不識,總在外邊尋找,不得明師指授,終其一生也找不到啊!
佛曰:正法眼藏、菩提樹、雙林樹、葫蘆、柳枝淨瓶、靈山塔、不二法門等。
道曰:玄關、靈台、玄牝之門等。
儒曰:至善寶地、黃中、道義之門等。
耶曰:窄門、十字架等。
回曰:回回之地等。
參、道有何尊貴?
中庸說:「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」道即是性,離道便無性;性既不存,毛將焉附,我也就不存在了;因此,道為「性命大事」,其殊勝與尊貴處,便可想而知了。今略將道之尊貴處,分十點來解說:
一、道是天地萬物之根源與主宰
天地萬物根本來自何處呢?俗話說:「木本水源。」父母還不是真正根本,道德經說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只有道,才是天地萬物之根本;包括人在內,也都是來自於道啊!
【故事:飲水思源】
從前有個老農夫,家住小溪旁,每天用溪水灌溉農田等事。有天,老農夫望著溪水,默默的凝思,妻子問他:「老伴!看你好像心事重重?」老農夫說「我從小都是靠這條溪過活,此溪對我恩情很大,但直到如今,還不知這條溪發源處,因此我感到難過。為了達成願望,我決定明天去尋找它。」隔日早,老農夫沿著溪流尋找,數日後終於找到源頭,老農夫欣喜萬分,買了花果獻在瀑布之旁,山神及水神看到這種事,又感動又好笑說:「這老農夫看起來有些愚蠢,但卻是個飲水思源的人啊!」
此故事,何以山神、水神笑農夫愚蠢呢?只因,農夫誤以為瀑布是溪流之源;其實不是,真正溪流之源,出於天、來自於「道」才對!
清靜經說:「大道無形,生育天地;大道無情,運行日月;大道無名,長養萬物。」
聖經也說:「太初有道,道與上帝同在,道即是上帝。」
道是無形,萬物為有形;有形來自無形,而無形能主宰有形。性即是道,道即是「真宰」,能主宰肉體的造化,成就一切的事功。但是,當真宰「受蔽」之時,便失其自主性;所以要修道,將原本天性恢復,才能與天地合其德,與日月合其明,與四時合其序,與鬼神合其吉凶,在與天地萬物,互感互動的當中,也才能與道同化了。
二、道是聖聖相傳之道統心法自古不輕傳之秘寶
道,不是現在才有,自古到今都有;差的是,以前是「單傳」,現在是「普傳」而已。
「聖聖相傳」之道統
道統,最早始於中國,起源於伏羲氏,而後神農、黃帝、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、孔子、曾子、子思、孟子,如此一脈傳承;至孟子始告斷絕。其實,早在老子西出寒谷關,便將道暗轉西方了,由佛教應運,至禪宗二十八代,達摩祖師再回傳中國,稱為「老水還巢」。五傳至六祖,再道降「火宅」,由儒家應運;至十七代白陽初祖,道始普傳;傳至十八代師尊、師母接掌,剛好六十四位,以應易經八八六十四掛之數。以上就是道統的傳承;始於中國,中於印度,末了再回傳中國。
自古不輕傳之秘寶
佛經典故:佛於多子塔前,分座令迦葉尊者坐,並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,在傳法時說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今將秘付與汝,無令斷絕。」這段文字,不但將道做個闡述,也將道之傳承做個交代:
道在哪裡?在「正法眼藏」;眼睛是窗戶,玄關才是正門,由正門登堂入室,便可見著真主人。
道是什麼?是「實相無相」的「涅槃妙心」;是佛心、是道心、是吾人的真良心。
此法門是什麼?是「微妙法門」;微而難知,妙而不可言:即明師一指之法。
傳法方式如何呢?
不立文字:如釋迦佛的捻花示眾;離諸語言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
教外別傳:教門之外另傳,不專屬某個宗教;自古以來,大德者必受命,得天之明命者,才有代天傳道之權炳。
秘付與汝:自古「法不傳六耳」,都是「暗傳」;如五祖傳六祖,是三更受法,人盡不知,還用袈裟遮圍,不令人見呢!即使,現今傳道也是如此。
三、道是一切學問之總樞紐
佛說:「萬法由心生,萬法由心滅。」
人類一切學問,都來自人類心靈作用,若心無靈覺之性,對外界便一無所知,又如何能將形狀化為文字,由文字發為學問呢?而此靈覺之性,並非肉體作用,而是道之妙用,覺性之發揮。
孔子問子貢:「賜也!汝以予,多聞而識之者歟?」子貢說:「然非歟!」子曰:「非也予一以貫之。」
又說:「有鄙夫問於我,空空如也,吾扣其兩端而竭焉。」
古人說:「讀破千經萬典,不如明師一指點。」
由此可見,智慧勝於知識;知識只是參考,智慧才能決斷。智慧,非從外得,實是內心本有,只要能將其發揮,便可觸類旁通,應用無礙了。而智慧的激發,若不能「得道」,將心竅打開,想要激發就困難了。所謂:「一竅通,竅竅通」;若能再「修道」,以一理貫穿萬理,便能掌握一切學問了;這便是聖人,為何能「無所不知」之理了。
如道中前賢,很多不識字或識字不多者,因得道、聽道、學道之故,智慧漸漸打開,最後連聖訓、經典也能看懂。像在座很多老菩薩都是這樣。可見聖人一以貫之理,真實不虛啊!
四、道是實現大同世界理想之動力
大同世界理想,其實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,其特點是:
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。
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鰥、寡、孤、獨、廢疾者,皆有所養。
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
但,要完成此理想,光靠政治、法律是不夠的,禮運大同篇開宗明義說:「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」必須大道推行於天下,才能天下為公呀!這怎麼說呢?
大學說:「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」也就是,不論是齊家、治國、平天,都以修身為本;而修身之道,必須從格物、致知入手,也就是「自明德」,而後才能「明明德於天下」。最後天下都明德了,才能實現大同世界之理想。
五、道是通天之路得以超生了死
自古有生必有死,肉體活得再久,還是不免一死。人如不死,世界將人滿為患,那不是很糟糕嗎?所以,死是必然的。如秦始皇、漢武帝,雖求長生藥,還是要死;彭祖活八百多歲,最後還是難逃一死啊!只是死,要能歸根復命,死得其所,而不是在三界中漂泊流浪,那就太可憐了!
俗話說:「天堂有路你不去,地獄無門自闖進。」
人自天來,天人間有路可通,知此路者,得道升天;不知此路者,墜入地獄受苦。眼睛是窗戶,有窗戶必有門,從此門出才是正路,才是超生了死之道啊!如道中前賢,死時身軟如棉,冬不挺屍,夏不腐臭,即是得道昇天最佳證明了。
【故事:達摩渡神光】
神光法師說法,說得天花亂墜,地湧金蓮,達摩赤足聽法,神光說好便點頭,不好便搖頭,惹得神光暗生氣,將用天岡法將達摩牙齒打落,豈知達摩將牙齒脫下而去。神光說法畢,見十位白衣秀士未散,知是十殿閻君後,神光問:眾人都落你手嗎?閻君答:包括你都在我手,惟脫牙祖師免於我手。神光聞言,即時追趕達摩,後跪洞口九年,蘆葉穿膝,立雪齊腰,因誤聽斷左臂,才感動祖師傳法。
由此可見,任你經典講得再好,不得明師傳道,也難以超生了死,脫離閻君之手,「自主生死」了。
六、道是護身符可逢凶化吉躲災避難
俗話說:「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。」
只要是人,都有因果存在,既有因果,災難就不能免,小則破財消災,大則破皮傷身,甚至還有生命危險呢!
佛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來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」
仙佛說:「無債不轉身,無業不為人。」
關聖帝君說:「伏魔不伏冤。」
要想擺脫因果,免於災難的威脅,求神拜佛是沒用的,改運也是枉然,所謂:「求人不如求己」,只有自作自了,自覺自悟,才是一條正確成佛之道呀!
【故事:兩蛇鎖口】
昔日一和尚,生得兩蛇鎖口無福之相,後經一太爺點化才知。和尚本有輕生之念,幸經太爺勸阻,太爺說:何必去死,不如在此修行,柴米由我赴用。和尚聽完便住下,三餐改二餐,苦工加進修行。不知不覺過了數月,太爺奇怪和尚沒來擔米,遂行到後廳,看見和尚,顏容改變,兩蛇鎖口之相,變成雙龍戲珠,後居五百人眾之上。
由此可見,修道之殊勝了。
師尊說:「欲想了你前生債,全憑功德能勾消。」
想躲災避難,惟有求道,明師擔保三年,還有三寶護身,可保身家平安。但是,三年中應勤修功德,才可保往後平安。若能,進一步替天辦事,代天宣化,在「人辦天助」當中,仙佛必將時刻護佑,老師也說:「有三分誠心,老師助你七分;有十分誠心,就有求必應。」自能逢凶化吉、躲災避難。這在道中之印證,比比皆是啊!可見得道躲災避難之事實了。
七、道是救劫救世之法舟
劫,來自「共業」;共業,來自人心。當,人心正時,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;人心不正時,災劫便不斷了。就拿現今社會來說,由於功利主義抬頭,致使人心敗壞,道德淪喪,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結果,使得氣候變化異常,天災人禍不斷發生了。
要如何挽世界化災劫呢?那就要扭轉人心了。
孟子說:「天下溺,援之以道。」
要想救劫救世,惟有道之力量,才能喚醒良心,撫平天下,使眾生明明德,現出光明本性。一但人心光明了,天下便無紛爭,人心正了,災劫自然也就平息了。
八、道是行孝之良方
子曰:「為人子止於孝。」
子曰:「今之孝者,謂之能養,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,不敬何以別。」
孝經曰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,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」
孝之種類
小孝(養身):口腹之養,禽獸也可以。
中孝(養志):體親、敬親、順親、樂親,繼親之志。
大孝(顯耀父母):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。此即仙佛說的:「一子成道,九玄七祖盡超生」之理。
大孝之實踐
小孝,養身容易。中孝,養志順親之意;父母賢能「易」,父母挑剔「難」。至於大孝,一般人就沒辦法了。
【故事:蘇東坡修道】
蘇東坡,拜佛印為師,在虎岳寺出家,因家人欺騙要回府,幸經觀音化女子點化:睡至半夜三更,忽聽官差押解人犯哀哭,女子曰:這是子瞻九玄七祖,因子瞻入山修行,佛祖令他公媽天堂快樂,今被家人詐語騙回府,害他公媽貶落地獄受苦。當東坡心意即時迴轉,忽見彩旗鼓樂之聲,女子曰:這是子瞻回心,佛祖慈悲,將他公媽轉回天堂。東坡心中悔悟,即時回虎岳寺,勇猛精神,悟知前因,修成羅漢果位。
由此可見,一人修道,關係九玄七祖之昇降;不但能讓自己揚名於後世,還能超拔九玄七祖,顯耀父母之名。如師尊之父母,因師尊之成道,父貴為大帝,母封為菩薩,理天同享逍遙呢!
九、道是成聖神仙佛之階梯
賢良詞說:「三十三天天外天,天地之外有神仙,神仙本是凡人作,只怕凡人心不堅。」
又說:「女子肯修成觀音,男子肯修為羅漢。」
孟子說:「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有為者亦若是。」
白水老人說:「人做什麼像什麼?做工叫『工人』,經商叫『商人』,種田叫『農人』,如存佛心、作佛事,就是『佛』了。」
成仙作佛非夢想
自古成仙作佛,皆由凡人修成,只怕心志不堅而已。如佛祖與觀音,當初若不修道,至今何人識得呢?
佛說:「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眾生畢竟成佛。」
只要肯修肯辦,人人都有份,如能始終一貫,最後一定都能成佛的!
成仙作佛之道
成仙作佛,雖是人人可成,但快慢之別,除根基、緣分外,就在所修之法了。
佛說:「摸著根者成佛祖,摸不著根者瞎修行。」
法分三乘,三乘上還有最上乘,若不得最上乘,終是瞎修行,難有大成啊!如六祖未拜五祖前,便已悟道,還須拜五祖,為其授記傳道;永嘉大師一宿覺,還須六祖的印可。由此可見,明師一指之寶貴了;也惟此,聖聖相傳之道,才能使眾生快速成就,如白陽大仙:如真修大仙、至德大帝、德慧菩薩、慈寧菩薩、慈慧真人等之成就,便可見其殊勝了!
十、道是志士仁人追求之理想與獻身之途徑
人生如夢,世事無常,轉眼就過了。李白說:「朝如青絲,暮成雪。」佛家說:「人命呼吸間。」若不把握時光,轉眼就過了,就像順治皇帝說的:「空在人間走一回」,那人生也太沒意思了!
仙佛說:「高樓不久屬荒畝,錦繡猶如只破裘,樓高千間誇何用,難免無常一旦休。」
想要人生不空過,就要先「立志」;志若不立,如「無舵之舟」、「無絃之馬」般,無目的地的人生,只能隨波逐流了。然而,應該立何種志向,才是有價值的呢?志,有聖賢之志,也有世俗之志;志若不大,就顯不出超凡脫俗之氣概了。
仙佛說:「功名蓋世,無非大夢一場;富貴驚人,難免無常二字。」
何謂世俗之志?無非功名、富貴而已,雖能成就一時,百年後還不是空歡喜一場;而聖賢之志就不同,雖困頓如顏回,三餐不繼,又不見於當時,但百年後,配享聖廟,貴為「復聖」呢?
師尊說:「人爵那有天爵貴,功名那有道名高。」
因此,立志當立聖賢之志,只是有聖賢之志,而無聖賢之道也枉然。幸運的是,現今大道普傳,機緣成熟,我們趕上此一機緣,得此聖聖相傳之道。當此之時,大道普傳之際,正是我有志之士,伸展抱負的好時機,何不趁此一機緣,一展生平之抱負,實現此一偉大之理想呢?
肆、後語
一、至尊至貴豈可看輕
道,是聖聖相傳的心法,也是最上乘之法。以前是單傳,能得者如牛角般不容易;現今,因天時關係,大開普渡,先得後修,這是千百年來,難得之機緣。能得者,不是一佛二佛所種善根,而是千萬佛修來之福,不可看輕。
二、生死大事非同小可
道,是理、是路,是一切的總源頭,也是吾人性命的根本。
道,不能片刻離開,離開了道,我也將不存在了;所以,修道即是見性,也是在了自己生死大事。
三、九玄七祖昇降大事
一人得道,九玄七祖盡超昇。可是,一但心存疑慮,退縮不前時,那九玄七祖便遭殃了,因此九玄七祖之昇降,是地獄受苦,還是天堂逍遙,完全操在我們手上,我們豈可輕忽、退卻、不精進呢?如此豈不讓九玄七祖擔心,這樣豈非大不孝嗎?
四、得道只差發揮而已
有人說:「不能自覺,那能覺他。」這是不了解得道殊勝之故,師尊說:「得道,就是明明德,就是明心見性。」只是我們信心不足、發揮不夠之故,才導致心性無法提昇;只要我們建立信心,努力去開創,良知、良能必能顯露,潛能也就發揮了!
五、是佛是魔只在存心
修道在存心,佛說:「亡失菩提心,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」我們存的是人心,還是佛心;種的是解脫因,還是輪迴種。是有為、依他、看人而修呢!還是公心一片,自覺自悟、自辦自成。修道若無菩提心,老是有私心、偏見時,那就很危險了,不但成不了佛,還有可能入了魔道,不可不小心啊!
六、是成是敗但看努力
有人說:「成佛要好幾世,那能一世修成。」其實,未得道是如此,如今已得道成不成,就看自己了:是仙、是天仙、是真君、是大帥、是菩薩、是大帝、是佛等,還是連果位都沒有,那就靠自己努力了!當然,修道不在果位之爭,果位只是個名份而已,重要是我們是否真修實煉,是否對得起天恩師德的期盼,是否對得起點傳師與前賢們的栽培,這才是重要啊!
七、活就要活得有意義
人生難得,生命也無常,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溜走了,若不能時刻提醒自己,讓人生空空過去,如此豈不可惜嗎?不如效法古聖先賢,以道為終身職志,轟轟烈烈辦一場,發揮生命的光和熱,如此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呀!